抑制剂基本了解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387                    
                
               
             
   第一种抑制机理是:由于调整剂或胶粒离子在矿物表面的某些微区中发生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或者化学附着,这些吸附的胶粒或离子的水化作用导致形成坚固的润湿膜。  根据大量的实验资料,总结抑制机理有:  1. 第一种抑制机理是:由于调整剂或胶粒离子在矿物表面的某些微区中发生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或者化学附着,这些吸附的胶粒或离子的水化作用导致形成坚固的润湿膜。  2. 第二种抑制机理是:调整剂离子的附着不仅是由于它排挤了其它离子的结果,而且还由于它占据了供捕收剂离子可以附着的固体表面的微区,封闭了捕收剂的附着中心。  3. 第三种抑制机理是:去活作用,通过捕收剂附着的活性中心的溶解或化学变化,来消除固体表面对捕收剂的活性。  4. 第四种抑制机理是:由于调整剂和在溶液中的活化离子结合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或不溶性化合物,从而减少了矿物表面上捕收剂附着的活性中心。  5. 第五种抑制机理是:调整剂离子和捕收剂离子在水介质中结合,形成低活性的,通常难溶的化合物。  6. 第六种抑制机理与气泡表面状态的改变有关,在某些条件下,旗袍表面吸附着致密的胶体化合物薄膜,多半是矿浆水相中化学反应的产物,阻止了固体颗粒向气泡附着,造成浮选的抑制。  7. 第七种是一些能增加抑制剂吸附量的离子在矿物表面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