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重要药剂---胺类捕收剂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873

这类捕收剂解离后产生带有疏水烃基的阳离子,故又称为阳离子捕收剂,是有色属氧化矿、石英长石云母硅酸盐和钾盐的捕收剂。

胺是NH3中的H被烃基取代的衍生物,按烃基数目不同,分为第一(伯)、第二(仲)、第三(叔)胺及季铵等。

用作捕收剂的胺多数是第一胺,其烃基的结构,依所用原料而定。目前国内用氧化石蜡所得的脂肪酸(是C10~C20的混合脂肪酸)作原料,制成混合脂肪第一胺,简称混合胺、脂肪胺、第一胶等。

混合胺在常温下为淡黄色蜡状体,有刺激气味,不溶于水,溶于酸性溶液或有机溶剂中。使用时可用盐酸和混合胺以1:1配料,加热水溶化后,再用水稀释到1%~0.1%的水溶液。阳离子捕收剂的浮选性质与其烃链的长短有关。

第一胺的盐酸溶液按下式进行解离及水解:

RNH2+HCI≒RNH2·HCI

RNH2·HCI≒RNH3+十CI-

RNH3+≒RNH2+H+

矿浆中RNH2 ·HCI,、RNH3 +、RNH2的存在和各自的浓度与矿浆pH有密切关系。

胺类捕收剂分子在水中解离出阳离子,阳离子上带有起疏水作用的烃基,因此属于异极性阳离子捕收剂。常用的阳离子捕收剂有十二烷基第一胺,在水溶液中解离为

C12H25NH2十H2O≒C12H25NH3++OH-

其水溶液呈碱性,与酸作用生成盐。其碳链长度一般为C10~C18由于其难溶于水,在使用时需配制成盐酸盐或醋酸盐溶液。

式中的阳离子与矿物表面作用。胺类捕收剂除具有捕收性能外,还有起泡性能。

用胺类浮选有色金属氧化矿时多在碱性介质中进行,此时,有足够的RNH2生成。RNH2中氮原子独对电子能与矿物表面的Cu2+、Zn2+、Cd2+、Co2+等离子生成络合物,使矿物表面疏水。当胺阳离子为浮选有效成分时,若在较酸性介质中(此时矿物表面带正电)进行浮选时,阳离子RNH3+是起浮选作用的有效成分。

季铵盐类阳离子捕收剂和其他胺类比较,其特点是在水中溶解度较高、选择性强、无毒。

使用胺类捕收剂时应注意:

(1)胺类捕收剂不能和阴离子捕收剂同时加人。因为这两类药剂的离子在溶液中会互相反应,生成较高分子量的不溶性盐。

(2)胺有一定起泡能力,对水的硬度有一定适应性,但水的硬度过高,则其用量需要增大。

(3)胺能优先附着于矿泥上,导致选择性降低,因此,浮选前应当脱出矿泥。

(4)胺可和中性油类混合使用,如用阳离子捕收剂和油浮选石英

标签: 选矿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