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酸烧渣综合回收铜钴实验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323
    德尔尼矿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的大型铜矿床,现已建成日处理原矿石8kt,年处理240万t的采选联合系统,每年将有100多万t的尾矿进入尾矿库。德尔尼尾矿含40.7%、硫38.5%、铜0.35%、0.81%、0.44g/t、7.6g/t、钴11.3g/t。铁、硫含量高,有价金属含量丰富,具有极为可观的开发利用价值。硫铁矿制酸烧渣经处理后可制得合格铁精粉外售,同时烧渣中含有Cu、Co、Au、Ag等有价金属元素,因此硫铁制酸烧渣作为二次资源,是一种很好的综合利用原料。

    一、实验物料

    硫精矿主要用于沸腾焙烧制酸,同时余热发电,焙烧温度一般控制在800~900℃。为模拟实际生产情况,沸腾焙烧实验温度控制在850℃,产出的烧渣为后续实验提供试样。

    硫精矿含Au0.32g/t、Ag6.47g/t、其余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Cu0.31、Co0.073、Zn0.29、TFe44.9、TS47.9、MgO 0.25、CaO1.11、SiO21.22。硫精矿粒度很细,其中-0.074mm占90.67%,-0.038mm占55.37,对过滤及焙烧除尘产生不利影响。硫精矿堆密度2.35g/cm3

    硫精矿经850℃沸腾焙烧后,烧渣含Au 0.22g/t、Ag 6.22 g/t,其余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Cu0.45、Co0.11、TFe63.4、TS1.42。可见,烧渣中Fe、S、Cu元素均未达到合格铁精粉的要求;Cu、Co元素均得到富集。烧渣堆密度1.30g/cm3

    二、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酸浸实验

    1、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酸浸条件:850℃沸腾炉烧渣,初始酸浓度100g/t,液固比2∶1,酸浸温度80℃,酸浸渣水洗4次,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酸浸时间

渣计浸出率/%

Cu

Co

Fe

1

70. 17

62. 00

1. 97

2

74. 44

64. 72

1. 42

3

74. 44

65. 62

1. 44

4

78. 70

62. 00

0. 98

6

76. 49

63. 70

1. 35

    由表1可见,铜、钴浸出率随着酸浸时间增加而,当浸出时间超过4h,铜、钴浸出率不再提高;考虑到实际生产情况,选择酸浸时间2h。

    2、初始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酸浸条件:850℃的沸腾炉烧渣,液固比2:1,酸浸时间2h,酸浸温度80℃,酸浸渣水洗4次,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初始酸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酸浸时间

渣计浸出率/%

Cu

Co

Fe

20

57.26

47.37

1. 54

40

61.53

50.09

0. 44

60

70.08

58.26

1. 69

80

76.49

63.70

1. 75

100

70.08

57.35

1. 71

120

67.94

57.35

1. 90

160

76.49

65.52

1. 75

200

74.36

62.79

1. 46

    由表2可见,当酸浓度在20~80 g/L时,随着酸浓度的增加,铜、钴浸出率升高,酸浓度80 g/L时,浸出率最高;再继续增加酸浓度对铜、钴浸出率影响很小。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设备要求及后续工艺等因素影响,取初始酸浸浓度40 g/L。

    3、还原剂对浸出率的影响

    分别选用亚硫酸钠与二氧化硫气体作为还原剂。酸浸条件:850℃的沸腾炉烧渣,初始酸浓度100 g/,液固比2:1,酸浸温度80℃,酸浸渣水洗4次,酸浸时间2h。实验结果: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时铜和钴的浸出率分别为74.36%和64.61%;二氧化硫气体作为还原剂时铜和钴的浸出率分别为80.77%和71.87%。

    与表2结果比较可见,加入还原剂对铜、钴浸出率均有提高,且二氧化硫气体作为还原剂的铜、钴浸出率提高更明显。考虑到工业实际情况,建议通入二氧化硫作为还原剂。

    4、水洗次数对脱硫的影响

    酸浸、过滤后,添加新水搅拌、过滤,每次搅拌时间为10 min,液固比1.5∶1。分析酸浸渣中硫元素,实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见,对未通入S02酸浸得到的酸浸渣,搅拌水洗5次均可将硫降低到0.1%以下;对通入S02酸浸得到的酸浸渣,搅拌水洗6次硫含量仍在0.4%左右;考虑到工业生产实际情况,可采用浓密洗涤——过滤洗涤——1~2次搅拌水洗。

表3  水洗次数对脱硫的影响

初始酸浓度

/(g·L-1

酸浸渣S

含量/%

水洗次数

20

0. 26

4次(未通S02)

20

0.071

5次(未通S02)

40

0.21

4次(未通S02)

40

0.062

5次(未通S02)

100

0.26

4次(未通S02)

1 00

0.  10

5次(未通S02)

40

0.56

5次(通入S02)

40

0.38

6次(通人S02)

    5、循环酸浸对浸出率的影响

    酸浸条件:850℃沸腾炉烧渣,初始酸浓度40g/L,液固比1.5∶1,酸浸温度80℃,酸浸时间2h,未通入S02,将过滤后的40%酸浸液量返回浸出,同时补加硫酸及水,酸浸条件同上。酸浸渣水洗2次,实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从酸浸渣元素分析来看,循环酸浸基本上不影响铜、钴、铁的浸出率;从酸浸液分析来看,循环酸浸可提高溶液中铜、钴浓度。

    (二)综合酸浸

    根据酸浸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进行综合酸浸,酸浸条件:初始酸浓度40 g/L,液固比1.5:1,酸浸温度8 0℃,酸浸时间2h,通入S02,酸浸渣水洗7次。结果表明,渣计铜、钴浸出率分别达到了70.08%、60. 07%,而液计铜、钴浸出率仅50.67%、49.65%。原因为实验及化学分析等存在累积误差,这里以渣计为准。

表4  循环酸浸对浸出的影响

样品

酸浸渣/%

渣计浸出率/%

酸浸液/(g·L-1

每吨烧渣耗酸量/t

Cu

Co

Fe

S

Cu

Co

Fe

Cu

Co

Fe

H2So4

1

0.17

0.051

65.69

1.07

63.67

53.72

2.99

1.26

0.3

5.41

26.5

18.9

2

0.18

0.054

64.63

0.89

61.53

51

4.56

2.04

0.5

7.93

30.4

28.4

    (三)调节PH

酸浸液中硫酸浓度20~30g/L,考虑到成本及试剂特点,用石灰石调节PH= 1.5~2.0,然后过滤,过滤送人萃取。实验表明,石灰石用量大约为每立方酸浸液18kg。

    (四)铜萃取实验

萃取齐采用采用Lix984N,稀释剂为油。采用一段萃取,相比1:1,萃取剂浓度5%,搅拌3~5min。结果表明,铜萃取率达到93.6%,钴、铁几乎不被萃取。

负载有相机相采用180 g/L H2S04反萃,相比1:1,搅拌3~5min。结果表明,铜反萃取率达到93.8%。

    (五)氰化提金实验

    取综合样酸浸渣,液固比1.5∶1,用Ca(OH)2调节PH=10.5~11,活性炭用量20~30g/L,NaCN量分别为每吨酸浸渣3~10kg,浸出时间24、48h。

    结果表明,Au、Ag的浸出率分别仅为37.5%、26.7%。由于烧渣中金银含量过低,采用全泥氰化-炭浆法回收烧渣中金银经济上不可行。

    (六)除铁、沉钴实验

    除铁条件:80℃、石灰石调节PH5左右、加入H2O2氧化剂(或通人空气)、时间2.5h。结果表明,除铁率>99.9%,石灰石消耗量每立方萃余液22kg。

    用Na2C03沉钴,PH=8~8.5,80℃。结果表明,沉钴率>98.5%,Na2C03消耗量每立方萃余液3kg。

    三、结论

    (1)采用沸腾焙烧——酸浸——萃取——除铁沉钻工艺可得到合格的铁精粉(Fe>65%、S<0.4%),同时铜、钴可得到综合回收;

    (2)酸浸工艺参数:一段酸浸、初始酸浓度40g/L、酸浸温度80℃、浸出时间2h、通入S02作为还原剂、酸浸渣搅拌水洗7次。铜、钴渣计浸出率分别为70.08% .60.07%;

    (3)铜萃取率93.6%,反萃率93.8%,萃余液除铁率>99.9%,沉钴率>9 8.5%;

    (4)用全泥氰化——炭浆法回收烧渣中金银经济上不可行,Au、Ag氰化浸出率分别为37.5%、26.7%。

标签: 回收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