锑在电缆护套铅生产中的应用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569

一、制备电缆护套铅的所需原料

(一)的加入 为了尽量避免Cu2Sb这一严重影响电缆护套挤压性能的属间化合物的生成,采用了直接把铜加入铅熔体的方法。护套铅成品的含铜量与生产时配入量有很好的吻合性, 在正常情况下, 两者之间的误差小于5%。

现在电缆厂对护套铅的含铜量的要求逐步提高,趋向于0.06% 。这给生产带来一定困难,一方面使熔解过程的时间延长;另一方面因含铜量的升高,容易从熔体中熔析,使铅液中的含铜量下降,尤其是在有Sb存在的情况下。 但是设法避开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Cu含量是完全可行的。铜在铅液中的熔解,并不等于铜与铅已经合金化。必须给予合金化的过程。

(二)的加入 锑的熔点为630.5℃,比重为6.684。在灼热的情况下,容易氧化产生出三氧化二锑白烟。锑对氧的亲和力大于铅对氧的亲和力 因此,锑容易在配制过程中被烧损。但锑在液态铅中溶解度较大,溶解速度也快。破碎成块状的锑放入搅拌着的铅液中,很快被吸入液流旋涡,再也不浮出液面。从加入到溶解只需数分钟,但是搅拌必须充分。在锑完全溶解后还需持续一段时间,否则在金相照片中仍可见到单独的锑相。

锑的损失较大,其损失程度(也称烧损)与铅液温度、搅拌强度与时间、铅液表面残余的氧化铅量有关、烧损率可达l0%~l8%。温度对锑的利用率的影 响。为了减少烧损,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较低的温度和搅拌强度、较短的搅拌时间。这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实际意义。以成品含Sb为 0.55%计算,若把锑的利用率由85%提高到90%,则每吨护套铅的成本可降低近3元。

(三)的加入 在Pb~Sn—Sb合金中要加入锡。锡的熔点为231.9℃,比重7.29。配入锡时要注意的问题与配锑相似。它被氧化饶损的速度受到操作温度、搅拌强度 的极大影响。于由锡易于与PbO发生反应生成PbO•SnO2,因此铅液面上残存的氧化铅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锡的利用率。操作温度对锡的利用率的影响。由 于锡的烧损随操作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大,为了减少烧损,应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温度。控制在400~4l0℃ 的范围内。温度过低,会增加铸锭机操作的困难,护套铅锭的飞边毛刺和表面夹渣明显增多,浇注孔也容易堵塞,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增加。过度的搅拌可以使合金中锡含量下降,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当控制搅拌强度和时间。另外,在铸锭时也应尽量减小铅液的回流量并尽可能地缩短浇铸过程的延续时间在搅拌强度一定的情况下,曾试验过搅拌时间对合金含Sn量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合金中含Sn量降低。

液态合金平静保温放置时,虽经数小时,但含Sn量变化甚微。可见锡的烧损与新鲜液面对空气的接触情况有关。

二、关于Pb—Sb—Cu合金的金相结构

Pb—Sb—Cu护套铅合金从控制的化学成份范围和Pb—Sb—Cu三元相来看,应是铅基金属固溶体。护套铅锭的铸态组织是不平衡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枝晶偏析。这种偏析经退火处理则会消失。由于护套铅锭在用于制作电缆包皮之前要经过重熔,其溶温一般要达到380~400℃,其铸态组织必然被破 坏。因此,铸态组织的状态不宜作为护套铅锭质量优劣的判断依据。

但是,电缆厂家从护套铅挤压加工的实践出发,认为护套铅中针状Cu2Sb的存在十分有害,会较严重地影响合金的挤压性能。因此,有的厂家在订货时要求护套铅中不得有针状Cu2Sb存在,团粒状Cu2Sb的直径在X250金相片上不得大于1 mm,即团粒直径不得大于4×10—3mm。这一要求的定量标准是否合理,另当别论,但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电缆厂家的实践经验。

如果采用先配别Sb一Cu中间合金后再加入铅的方法来生产Pb—Sb—Cu合金,则合金中必然有大量Cu2Sb,其中针状Cu2Sb占相当大的比 例。这种合金不能用于连续挤压机的生产。这一点巳被电缆厂所证实。

采用直接配入铜,锑的方法,可以大大减少Cu2Sb的生成,但是不可能不产生Cu2Sb。在1l% Sb和0.075% Cu处,有一个铅、锑和锑化二铜的共晶点,共晶温度仅248℃。如果合金熔体成份是含Sb>11%、含Cu>0.075%的某点时,在冷却过 程中首先出现Cu2Sb相,接着出现Cu2Sb与Sb的共晶,最后是Pb,Sb和Cu2Sb三元共晶,其中Cu2Sb有一部分就形成针状结构。所以只要严格控制工艺条件,针状Cu2Sb的形成是可以避免的。

标签: 护套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