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秧苗机插技术节约30%稻种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07 阅读:740
   7月11日从中国水稻研究所获悉,该所朱德峰研究员的稻作技术创新团队,利用农艺农机结合,首创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既实现了水稻毯苗机插,又解决了水稻钵苗难以机插的问题。试验和示范应用表明,应用这项新技术,可节约30%杂交稻种子,平均增产9.4%。   据悉,该技术有五大优点。首先,采用与常规机插秧盘尺寸一致的钵形毯状秧盘,培育上毯下钵的机插秧苗,实现钵苗机插;其次,它精量定位播种,降低播量,节约30%杂交稻种子,提高了秧苗质量;第三,定位定量按钵取秧,取秧准确,漏秧率低,插苗均匀;第四,秧苗根系大多数盘结在钵中,插秧机按钵苗取秧,实现秧苗带土插秧,伤秧和伤根率低,机插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实现插后早发;第五,该技术通过提高秧苗质量、漏秧率低、插苗均匀、伤秧率低、秧苗早发,达到增产。   朱德峰介绍,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作业环节中,耕作和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水稻插秧的机械化程度还较低。主要原因是插秧技术不能适应水稻高产高效的要求。于是,我国引进日本首创的水稻毯苗机插技术,试验示范发现该技术存在机插定量定位性差、漏秧率高、伤秧伤根严重、每丛苗数不均匀、返青慢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日本、韩国相继研发了水稻机械化钵苗摆栽技术,但受机具贵、效率低及育秧难度大等问题制约,难以大面积应用。由于水稻毯苗可以机插,钵苗无法机插,及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与日本的差异,引进的毯苗机插技术不能发掘我国水稻品种的增产的潜力。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2009年开始率先在黑龙江农垦系统生产示范,到2013年,黑龙江农垦应用达到1900余万亩。自2011年以来,这项增产增效的新水稻新技术,被列为农业部水稻生产主推技术,相继在浙江、吉林、宁夏、江苏等20多个省市区试验和示范应用。
标签: 稻种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