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的转变特点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09 阅读:461

(1) 无扩散性

珠光体、贝氏体转变都是扩散型相变,马氏体转变是在极大的过冷度下进行的,转变时,只发生晶格改组,铁、碳原子都不能进行扩散,所以是无扩散型相变。

(2) 高速度

马氏体形成时一般不需要孕育期,马氏体量的增加不是靠已形成的马氏体片的不断长大,而是靠新的马氏体片的不断形成。瞬间形核,瞬间长大。

(3) 非恒温性

当过冷奥氏体以大于临界淬火速度过冷到Ms时,立即开始向马氏体的转变。随着温度的下降,马氏体的量增多,当温度下降到Mf时,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结束。若在Ms~Mf之间等温,马氏体的量并不明显增加,只有继续降温,马氏体才继续形成。

Ms与Mf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奥氏体的成分。奥氏体的碳的质量分数越高,Ms与Mf越低,奥氏体中含碳量对Ms、Mf及残余奥氏体的影响如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奥氏体的含碳量对马氏体转变温度a)及残余奥氏体量b)的影响

(4) 转变的不完全性

由于奥氏体中的含碳量大于0.5%时,Mf己低于室温,所以淬火到室温时,必然有一部分奥氏体残留下来,称为残余奥氏体(A,)。随奥氏体中碳的含量上升,Ms和Mf点下降,残余奥氏体的量上升。但即使把奥氏体过冷到Mf以下,仍不能得到100%的马氏体,总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存在,这就是马氏体转变的不完全性。

残余奥氏体不仅降低了淬火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且在工件的长期使用过程中残余奥氏体还会发生转变,使工件形状尺寸变化,降低工件尺寸精度。所以生产中,对某些高精度的工件如精密量具、精密丝杆、精密轴承等,为保证它们在使用期间的精度,可将淬火工件冷至室温后,立即放到0℃以下温度的介质中冷却,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残余奥氏体,达到提高硬度、耐磨性与尺寸稳定性的目的,这种处理称为“冷处理”。

标签: 马氏体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