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电池的回收利用和价值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433

无论在马路上还是在居民生活区内,几乎经常可以看见到被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电池,而随着电池做能源的电器设备的增加,这种现象恐怕会更多,废旧的电池是一种严重性的污染物,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大家日常使用的电池主要是靠化学腐蚀作用产生电能的化学电池,其中含有大量的重属,如、铭及其他有害物质。

随着废旧电池被车辗轧,有些变成粉沫飘散到空中,有可能被吸入人体,那些混在一般生活垃圾中的废电池,在堆放过程中,其中有害物质会从中溢出,进入土壤或水源。

一节一号电池在地里腐蚀,能使 1 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 600 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经过废电池污染的水被人饮用了之后,或通过食物链,那些有毒物质和重金属也进入体内,这些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很难排除。随着生物的积累浓度越来越高,会造成对肾脏、肝脏、神经系统,造血机制的损害,严重时会使人罹患“骨痛病”,精社失常症这就是所谓的得金属公害。

电池在制造的过程中耗用了大量的金属,Zn、Mn、Cu、Pd、Cd、Hg、Ni 等,被用完的电池,其中的大多数成分仍以各种形式保留在电池中,如果把废旧电池当作垃圾丢弃,一方面,其中的 Hg、Cd、Pd 等都是环境保护所严格限制的物质,泄漏到环境中,会造成严重污染,另一方面,这些有用的金属资源会被白白浪费。我国用于电池生产年消耗近 25 万吨,约年锌总量的 15%左右,其资源价值十分可观。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消费国。我国的电池生产企业约有 350 家,年生产能力约 150 到 160 亿支各类电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电动汽车,现代通讯设备普及到家庭,各类电池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消费量平均以 10%的幅度增增长。中国电池 180 多亿只的年产量占世界电池总产量30%以上,年消费达 70 亿-80 亿只,但回收率却不足 2%,发达国家的回收率基本达到 100%。在我国废电池危害大而回收现状差,而我国尚未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回收网络和体系,是造成废电池回收处理难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废旧电池回收业并非无利可图,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可再生利用的重金属和酸液等物质,如酸电池的回收利用主要以废铅再生利用为主,还包括对于废酸以及塑料壳的利用。每天处理 10 万只废电池计算,除去各种费用后,可获利 2万元左右,以 70 万亿只电池 50%的利用率计算,年利润可达 6 亿多元。可见在此领域实施规模经营完全可以创造效益。

电池是把化学能、光能或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我国内生产冒牌的电池大有人在,还不断地低价销售电池,再加上国民环保意识差,随处乱扔电池污染了环境,针对以上一系列的问题,在一些国家,已采取必要措施,不仅在商店,而且直接在大街上都有专门的电池回收箱,将收集起来的废电池先用专门筛子筛选出用于钟表计算器及其他小型电子仪器的纽扣电池,它们当中一般都含有汞。可将汞提取出来加以利用,然后用人工分拣出镉电池。也可以直接从电池中提取金属元素,将氧化,氧化锌,氧化和氧化镍等金属混合物作为金属废料直接出售。

为了对废电池进行技术革新的需要,现在极力推广绿色电池,现在国家已研制出的锌粉电池,低汞或无汞电池。在电池能源的利用结构上,应设计成:太阳能——化学能——电能——废弃物——化学能,依次循环使用,其中的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经过太阳能转让变之后又可将产物转化为反应物以得到二次使用,用旧了的电池其功能会远不如前,这时可对电池中的化学元素进行回收。在电池的表面显眼的地方,应设有环保小知识专栏,要求公民在使用完之后会在公共设定地点投放废弃电池。现在我国推出的新一代电池,氢氧燃料电池,低汞或无汞电池其设定的价格不宜太贵,以使他们得到满足。现在对废电池的回收存在的问题:①回收数量少②坚持时间短③影响和带动面小④缺乏政府支持⑤缺乏经济使用的处置持久⑥公众环保意识不强⑦缺乏相应的方法⑧缺乏社会的回收系统⑨缺乏资金和政府引导。针对上述问题,社会出现了一些必要措施。①由政府主导②建立全社会回收系统③研发引进处理废电池工艺④加大宣传教育力度⑤多方融资解决资金问题⑥尽快立法和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

作为主动脉生,应加强一些环保意识,“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加大废电池宣传力度,努力实现废弃电池的回收,处理和利用。

标签: 回收利用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